中文 | EN | русский

“荣程工匠”是这样炼成的!

       点检员是设备的“医生”和守护者。他们在轰鸣的设备运行声中巡视检查,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在作业环境下确保设备安全。

       荣程集团“荣程工匠”、天荣公司轧钢厂0068号点检员李富英,就是其中的一员。

12年 设备维修“零失误”


       11月23日一早,李富英晨会后便开始了他的例行巡检。一把测温枪、一个测振仪、一支笔、一个小本、一顶安全帽,李富英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测温、记录,测振、再记录……每到一处,他的动作轻车熟路,一气呵成。巡检一圈下来,李富英随身携带的本子上总是记着一连串的数字。像这样的巡检工作,李富英坚持了12年,但12年来,他从未出现过因设备维修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停产停机,做到设备维修零失误。

牢记嘱托和期望

       正是这种认真工作的精神态度,使李富英工作期间获奖无数,但最难忘的还是荣获了首位“荣程工匠”。

       2017年,李富英在荣程集团天荣公司技术比武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荣程工匠”。


 
       他清晰地记得,在颁奖礼上,从老厂长张廷生手中接过奖杯时,老厂长说:“今后要多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将荣程精神传递给更多年轻人。”老厂长的嘱托,李富英至今铭记在心。

       而让李富英一直不忘的,还有另外一份嘱托。那是在张荣华主席与大学生的一次谈话上,张荣华主席将一本《哈佛家训》赠予李富英,并对他说:“希望在未来,你可以更优秀,也能够带动更多年轻人优秀。”


 
       这本书让刚刚步入社会的李富英受益匪浅,而张荣华主席在扉页亲笔写下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永不言败”的寄语,也一直在激励着他不断学习,追求进步。

边干边学不停步,钻研业务不畏难

       不一样的嘱托,一样的期望。李富英和他的弟兄们没有忘记嘱托,亦不负这份期望。

       在2008年3月,经验丰富的李富英从轧钢厂带钢车间调到高线车间工作。当时,高线车间引进的是国外最先进的生产线,设备的保养、检修起初都要依靠厂家来完成,技术生、周期长、费用高、检修门槛高还延误生产。

       作为点检员,李富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抓住每一次国外技术指导来厂检修的机会,紧紧跟在人群后面,生怕漏掉一个技术细节。听不懂外语,但看得懂操作,就可以摸索。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被李富英牢牢记在脑中。

       后来,一次机会,李富英被派到设备厂家监督检修工期。短短10天的时间,他带着一本写满工艺流程等技术信息的笔记本回来了。


 
       渐渐地,李富英和他的所在团队依靠自学,实现了自行拆解、组装、检修、维护设备。“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模范、技能比武标兵、荣程工匠……”李富英的进步的越来越快,就如他所说:“我与高线车间一同成长。”

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在李富英看来,成为一名“荣程工匠”,只有过硬的技术远远不够,还要有能怕苦、不怕累的职业精神,更要有能创造、善创新的职业品质。

       张荣华主席曾多次强调:荣程人要结合创意 、创新 、创造、创业思维意识来开展工作,要用长征精神走人生,用匠人精神打磨人生,用冠军精神塑造人生。

       张荣华主席的要求,李富英和他的车间里的弟兄们牢牢记在心里,并为此付诸实践。

       2017年的3月,高线车间增速箱出现故障,李富英同十几名兄弟夜以继日抢修设备。连续三天两晚,他全程紧盯现场。抢修结束后,他坚持跟踪运行状态,确认设备正常投入运行后,才松了一口气。


 
       回想起那次三天两晚的抢修,李富英说:“即使小到一颗螺栓紧固力矩不满足要求,都会让大家的努力前功尽弃,所以,我必须紧盯现场,坚守到最后。”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在李富英眼里,无论如何,绝不能误了生产!

       除了能吃苦、能战斗,李富英和他的弟兄们还在创新创造上下足了功夫。


 
       改造转向装置导向板,解决了螺栓无法紧固问题;

       利用带钢废钢板制做吐丝机前夹送辊护罩,解决了跑钢隐患;

       对精轧机实施技改,提高锥箱利用率,降低故障时间;

       将800剪前减速机底座改造,缩短减速机更换时间;

       ……


 
       多年来,李富英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他敢想,敢做,能创新,让故障时间从100分钟/月的标准降低到平均50分钟/月,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为企业创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如今,李富英和他所在的团队正向着平均40分钟/月的目标不断迈进!


 
       “打造百年绿色荣程”是荣程集团不变的愿景,也是近万名荣程人不懈奋斗的目标。谈起未来,李富英希望有更多机会走出去,向先进学习,不断充实、进步,为荣程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