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电影是一种时尚产业,很多文人骚客也都竞相的玩起来了这种时髦, 甚至一些名头非常大的文豪也参与了电影史料,资料的编纂以及电影知识的普及工作。比如中国最早期的《四角号码词典》,它的编纂者就是鼎鼎大名的王云五先生。
王云五,出生于1888年7月9号,致力于普及基本的文化知识,编纂了多部字典,识字课本等,还在大学教授英文课程。在电影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王先生就非常有远见的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西方的电影技术,荣程集团时代记忆影像馆收藏着王先生编纂的著名的《电影艺术》,这本书是集西方最早期电影基本知识与一体的学术书籍,把很多电影的知识浓缩起来,结合我们中国的状况编纂了这本普及丛书。在这本书里王云五非常系统的讲述了电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的价值。电影艺术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镜头语言,通过镜头这种独特语言,来把剧情通过人物的表演来阐述出来。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王云五这个名字在内地一直带有较浓的负面色彩,排除党派性的意识形态之争不计,其学人之外的商人身份也是他难以为内地学界所接受的主要原由之一。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台湾学界对王云五的极高评价,同一文化人物在海峡两岸竟有着反差极大的境遇,其中确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但不管是褒是贬,凡熟悉中国现代出版史者都必须承认,在商务印书馆的百年历程中,对其决策、发展方向曾产生重大影响者,除德高望重的张元济外,第二个就要数到王云五,他们二人一前一后,分别代表了商务印书馆发展的不同时期。
在民国时期文化名人阐述电影的角度和西方有着密切关系,既学习了西方电影最基础的相关知识,又结合了中国几千年发展起来的戏剧艺术的本质,西学中用。《电影艺术》里面对一些导演,演员,电影戏的解析等直到现在还深深的影响着电影界的创作。
追寻时代记忆,传承时代精神,荣程集团影像馆欢迎您来与我们共同走进中国电影百年记忆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