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二О一七年十二月
轧钢厂全体同仁:
为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全厂应对突发事件和险情的处置能力,提升全厂应急管理水平,保证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天津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天津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法律、法规,轧钢厂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轧钢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厂区应急机构及职责,建立了应急指挥系统及应急响应程序,是指导应急管理工作指南,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和学习,确保轧钢厂应急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总经理:
2017年 月 日
目 录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建立健全本厂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本项目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通过本预案的实施,对可能发生的隐患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有效地防止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发生,并能在发生事故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处置,把损失和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1.2.1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年1 月1 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3 月1 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 年1 月1 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年6 月1 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4 月1 日实施;
(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年11 月1 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 年12 月1 日实施;
(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 年5 月1 日实施。
1.2.2相关法规、条例
1.2.2.1国家
(1)《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第11 号);
(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 年1 月24 日;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1 号令),2011 年12 月1 日施行;
(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 号),2008 年8 月1 日起施行;
(6)《关于废止、修改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1 号);
(7)《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 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15年第5 号;
(8)《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 版)实施指南(试行)》(安监总厅管三〔2015〕80 号);
(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 号),2011 年5 月1 日施行;
(1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2016年12月6日;
(11)《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
(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 号);
(1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4 年4 月3 日;
(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 号。
1.2.2.2天津市
(1)《天津市环境保护条例》,2004 年12 月;
(2)《天津市大气污染物防治条例》,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2015 年1 月;
(3)《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67 号),2004 年1 月;
(4)《天津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令1999 年第17 号;
(5)《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2003;
(6)《天津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津政发[2013]3 号);
(7)《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 年6 月25 日;
(8)《天津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天津市人民政府令2008 年第11号;
(9)《市环保局关于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津环保应[2015]40 号)。
1.2.3技术导则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004 年12 月11日;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9 年3 月31 日;
(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4)《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
(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
(6)《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企业版)》,2010年10月29日;
(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077-2013),2013年12月17日。
本预案适用于轧钢厂职权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及在总公司预案体系下的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全厂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轧钢厂的突发性换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厂区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厂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
地 址: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冶金工业园区
法 人: 陈丰
组织机构代码:91120112794954788J
员工人数:轧钢厂现有职工1266人。
工作制度:全年工作330天,四班三运转连续工作制度。每班8 小时工作制,管理人员白班8小时工作制度。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其前身是天津市渤海冶金工业有限公司。自建厂以来,先后编制了《水生态循环利用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煤气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00m2烧结机除尘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50万t/a球团烟气脱硫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和《转炉煤气一次除尘干法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6个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全部通过环评审批。其中,前三个项目已通过环保验收,后三个项目未进行验收。由于企业主体工程装置未履行环保手续,根据《市环保局关于组织开展清理整顿环保违规建设项目工作的函》(津环保审函[2015]683号)的要求,编制了《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现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通过审批。
轧钢厂的主要产品为带钢、高线和棒材,主体工程及设计产能如下;1条750mm带钢热轧生产线,年产带钢120万t;1条650mm带钢热轧生产线,年产带钢110万t;1条φ5.5-22mm高速线材生产线,年产高线70万t;1条φ5-20mm高速线材生产线,年产高线50万t;1条φ45-220mm合金棒材生产线,年产棒材100万t。
本应急预案仅针对轧钢厂现有工程内容,后期工程内容、应急组织机构等如有变化,需对本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轧钢厂目前的产品种类、原辅料清单、生产工艺、主要环保设施等情况详见《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2.3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基本情况
2.3.1 危险化学品基本情况
根据《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统计分析,轧钢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为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存在造成环境风险的可能。危险化学品储存品种和数量基本情况详见表2.3-1。
表2.3-1 轧钢厂危险化学品基本情况
序号 |
名称 |
所含环境风险物质 |
危险品分类 |
环境风险物质的单元 |
相态及危险特性 |
备注 |
|
名称 |
最大量(kg) |
||||||
1 |
高炉煤气 |
煤气 |
第2.3类有毒气体 |
带钢加热炉 |
3.35 |
气态,易燃,有毒 |
管道输送至用气点、厂内无贮存;最大量为管道在线量 |
2 |
线材加热炉 |
22.77 |
|||||
3 |
棒材加热炉 |
91.07 |
|||||
4 |
转炉煤气 |
棒材预热炉、加热炉 |
—— |
轧钢厂内无危险化学品贮存设施。高炉煤气分布于带钢加热炉、线材加热炉、棒材加热炉、输送管道中;转炉煤气分布于棒材预热、加热炉、输送管道中,在线量较小,全部计入高炉煤气中。
2015年,安监处及时督促轧钢厂对煤气主管网进行补焊包覆处理,并现场监护,杜绝了煤气泄漏事故。2015年,荣钢加强了煤气报警仪、空气呼吸器检查、检测,并对部分仪器进行了外部检测,保证了防护设备的良好状态。公司开展了煤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的专项检查,提升了煤气燃烧装置的自动化联锁保护水平。各类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保证了公司整体煤气安全运行。
2.3.2危险废物基本情况
轧钢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危险废物为废油,交由天津合佳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处置,临时存放于荣钢危险废弃物暂存间内。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市东南部的津南区葛沽镇,厂区南距天津市中心40km。葛万公路由厂区西侧通过后与葛沽镇中心的津沽公路相通,厂区南侧是津晋和丹拉两条高速公路,距高速公路入口4km,厂区西侧约1.6km处即为李港铁路津南支线,厂区北侧约2.2km处为海河自西向东汇入渤海湾。
葛沽镇位于津南区的东部,北与天津市东丽区相临、南与天津市大港地区相临、东与天津市塘沽地区相临。现已纳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域范围,列入先进制造业功能区。
根据现场调查,企业周边区域5公里范围内敏感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植被等)的情况见下表2.4-1。人口规模约6.3万人。
厂区地理位置见附图2,环境风险受体分布情况详见附图3。
表2.4-1 企业周边5km范围内环保目标情况
序号 |
名称 |
方位 |
距厂界 最近距离 |
性质 |
常住人口 |
|
1 |
荣水园 |
N |
0.6km |
居住区 |
17981 |
|
2 |
荣华里 |
N |
1.9km |
居住区 |
755 |
|
3 |
慈水园 |
N |
0.9km |
居住区 |
17219 |
|
4 |
荣祥园 |
N |
1.4km |
居住区 |
2000 |
|
5 |
泽水园 |
N |
1.7km |
居住区 |
2980 |
|
6 |
葛沽第二小学 |
N |
0.9km |
学校 |
1600 |
|
7 |
大滩新居 |
N |
1.3 km |
居住区 |
610 |
|
8 |
富华里 |
N |
1.7 km |
居住区 |
428 |
|
9 |
福海园 |
N |
1.6 km |
居住区 |
2261 |
|
10 |
盛华里 |
N |
1.5 km |
居住区 |
586 |
|
11 |
康明花园 |
N |
1.5 km |
居住区 |
440 |
|
12 |
金龙里小区 |
N |
1.7 km |
居住区 |
1752 |
|
13 |
葛沽实验小学 |
N |
2.1 km |
学校 |
900 |
|
14 |
功道学院 |
WN |
1.6 km |
学校 |
800 |
|
15 |
双桥中学 |
WWN |
4.2km |
学校 |
1400 |
|
16 |
东大站村 |
WS |
2.0km |
村镇 |
1348 |
|
17 |
东大站小学 |
WS |
2.4km |
学校 |
1100 |
|
18 |
官港森林公园 |
S |
2.7 km |
森林公园 |
—— |
|
19 |
西闸村 |
S |
2.1km |
村镇 |
860 |
|
20 |
九道沟 |
ES |
2.1 km |
村镇 |
2298 |
|
21 |
石闸村 |
EES |
2.1 km |
村镇 |
2087 |
|
22 |
三合小学 |
EN |
1.4 km |
学校 |
850 |
|
23 |
东埂村 |
EN |
1.9 km |
村镇 |
1502 |
|
24 |
天津市葛沽第三中学 |
EN |
2.8 km |
学校 |
800 |
|
25 |
新城中学 |
EN |
4.5km |
学校 |
500 |
由上表可知,学校、居民区等均在本企业600m范围外,企业厂界至600m内无居民区,厂区西北侧为荣程集团的销售公司和物流公司(60人),西侧隔葛万路为天津市正阳龙湾热力有限公司(42人)、津南区汽车综合性能检验中心(17人)、天津市天赋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35人)和天津市东湾船务工程有限公司(30人)。污水处理厂南侧为天津市立林机械集团有限公司(1200人)。这些单位不属于环境风险受体。
3 环境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的相关要求,本厂单独编制了《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对本厂现有工程进行了环境风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参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附录A 中的评估项目(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对本厂的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进行评估。本厂生产工艺涉及易燃易爆物质和高温工艺;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编制了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方面,厂区雨污合流,采用一套管网系统,全部泵入荣钢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全部回用,不外排;事故废水(消防废水、管道堵塞或爆裂时产生的废水)和受污染雨水可通过关闭一级泵站截止阀暂时封堵于雨污管网内。若企业厂区内事故废水、遇极端暴雨天气下受污染雨水超出目前雨污管网容量,未截留在厂区内,则会通过污水处理厂排口进入大沽排污河,或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污水处理厂东侧的水塘。
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方面,厂房室内燃气管道除引入管埋地敷设外,均为明装,架空敷设。室内燃气管道采用无缝钢管,焊接连接。燃气管道通过煤气柜调节压力,煤气柜设低压和超压报警,超压情况下将煤气引至燃烧放散塔放散过剩煤气。设置专人定时巡检煤气管线,配备便携式CO报警仪;轧钢车间设有煤气(CO)监测和报警装置。煤气流量、压力等自动记录,一旦煤气压力低于正常工作所需压力下限,煤气安全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切断煤气。煤气装置及泄漏点设快速切断阀等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因煤气泄漏而造成的危害
2、本厂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
3、本厂环境风险事故类型有:煤气泄漏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环保治理措施失效、风险防范措施失灵、非正常工况、企业违法排污、通讯或运输系统故障。轧钢厂对不同事故类型对应设置了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并配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轧钢厂建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轧钢厂生产调度室,承担夜间及节假日应急值班,保证24小时接警的畅通。应急指挥部负责紧急情况下人员和资源配置、应急小组人员调动、确定现场指挥和救援人员、调查事故原因、批准预案的启动和终止、负责事故的上报及预案演练、服从总公司应急指挥部的部署安排等。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轧钢厂厂长、厂长助理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应急指挥部,厂长为总指挥,厂长助理为副总指挥,负责全厂应急总救援工作的指挥和组织。各应急小组设置组长和组员,服从总指挥的安排,按照小组分工进行应急处置。若厂长不在,由副厂长代替厂长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请求总公司应急指挥部给予物资及技术上的援助和指导。
轧钢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及成员联系方式见图4.1-1和表4.1-1。
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如下:
1、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上报总公司应救援指挥办公室请求救援,并接受总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安排。
3、负责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4、负责配备应急物资装备及队伍,定期组织本厂应急培训和演练。
5、负责组织事故后的相关调查分析工作。
总指挥职责:
1、审批应急预案。担负本厂应急处置行动的最高指挥,根据事件类别、危害程度等确定事件应急救援的最佳方案,并全面指挥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2、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3、负责上报总公司应指挥办公室请求救援,报告救援情况,并接受总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安排。
4、接受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或政府的指令和调动,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等。
5、负责组织事故后的相关调查分析工作。组织恢复生产。
6、负责组织预案的更新。
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负责具体的指挥工作。
2、总指挥不在时履行总指挥的应急指挥职责,必要时代表指挥部上报总公司应指挥办公室请求救援。
3、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突发环境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
应急指挥部成员职责:
1、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维持现场秩序,协助总指挥工作。
3、指挥现场员工撤离到指定的紧急集合地点并立即清点人数、报告总指挥。
4、了解主要危险点源位置,掌握事故应对措施。
5、负责应急防范设施的维护,以及应急处置物质的储备。
5 应急能力建设
轧钢厂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但应急处置队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本厂各类突发环境事故的救援及处置,以便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是,在统一指挥下,快速、有效、有序、高效地展开应急处置行动,以尽快处理事故,使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根据突发环境事故的特点,轧钢厂应急队伍包括:救援抢险组、消防救助组、环保应急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紧急疏散组、信息联络组。各小组具体职责和任务如下所示。
★ 救援抢险组:
(1)队伍组成
组长:王怀钊
组员:赵文军、王平、马士超、院文强
(2)队伍职责
①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组织人员利用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
②负责事故现场危险物质泄漏点的控制封堵、设备应急抢修等工作;
③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
④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工作及事故原因的分析、处置工作的技术问题的解决;
⑤如事故发展较大,无法控制时,立即将情况汇报给指挥部,由指挥部向上级求援;
⑥服从总公司应急指挥部和救援抢险协调组的安排部署。
★ 消防救助组:
(1)队伍组成
组长:樊占金
组员:申建东、胡守英、李凯、陈平
(2)队伍职责
①有计划地开展灭火预案的演习,熟悉消防重点的灭火预案,提高灭火抢救的战斗力;
②接到通知后,根据事故情形正确配戴个人防护用具,迅速集合队伍奔赴现场,协助救援抢险组迅速切断事故源和排除现场的易燃易爆物质,并协助受伤者脱离现场;
③负责向上级消防救援力量提供燃烧介质的消防特性,中毒防护方法;
④事故影响范围超过本厂边界时,听从总公司应急指挥部和救援抢险协调组的安排部署。
★ 环保应急组:
(1)队伍组成
组长:李洪祥
组员: 李岩、郭海红、王新宇、张继勇
(2)队伍职责
①救援工作如产生有害废水,负责将废水控制在厂区内;
②负责事故消防水的转移和处置,与总公司环保应急组协作;
③协助总公司环保应急协调组开展事故现场水质、大气的应急监测工作;当发生的环境事故有可能对外环境造成污染时,协助外单位进行应急环境监测。
★ 医疗救护组:
(1)队伍组成
组长:陈英武
组员:白宇生、焦志胜、陶卫军、李学斌
(2)队伍职责
①储备足量的急救器材和药品,并随时取用;
②接到救援指令后,立即组织人员,做好急救准备,协助医务室对事故现场伤员的医疗救护,并做好重伤者转院就职准备;
③如本厂的救援力量无法满足救援需要时,向总公司应急指挥部申请外部救援;
④事故影响范围超过本厂边界时,听从总公司应急指挥部和医疗救护协调组的安排部署。
★ 疏散警戒组:
(1)队伍组成
组长:寇友岭
组员:段文景、滕伟、寇友强、李学斌
(2)队伍职责
①厂内发生环境风险事故后,迅速集合保卫人员,佩带好防护用具,根据事故的影响范围,设置禁区,布置岗哨,加强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禁区;
②接到指令后,打开公司大门,维护厂区道路交通秩序,引导外来救援力量进入事故现场,严禁外来人员入厂参观;
③到达事故发生区域管制交通,指挥救护车、消防车行使进入事故现场,指挥非救援人员疏散;
④事故影响范围超过本厂边界时,听从总公司应急指挥部和紧急疏散协调组的安排部署。
★ 后勤保障组
(1)队伍组成
组长:张立新
组员:李宏伟、郭海洪、刘学武、谭立刚
(2)队伍职责
①负责消防泵、移动灭火器、通信系统和器材、应急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质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②负责组织事故救援所需各种物质、经费、交通、通讯、工具及其他物品的供应调配和后勤包装,按指挥部指令将所需物资运送至事故抢险救援现场;
③负责配合抢险救援组将现场物资转移到安全区域;
④负责伤员运送车辆的协调联系;
⑤事故影响范围超过本厂边界时,听从总公司应急指挥部和后勤保障协调组的安排部署。
★ 信息联络组
(1)队伍组成
组长:花凌冬
组员:丁成龙、史训宁、崔瑞栋、候宝颖
(2)队伍职责
①进行信息采集,明确参与应急活动的所有部门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如手机、有线电话等),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
②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③负责外援应急救援人员的接应;
④负责事故情况收集、汇总,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工作;
⑤负责各应急处置队伍之间的协调、信息沟通工作;
⑥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向总公司提供需对外发布的有关信息;
⑦事故影响范围超过本厂边界时,听从总公司应急指挥部和信息联络协调组的安排部署。
★ 技术专家组:
负责在突发事件中的技术支持,聘请外部专家。
根据《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应急设施及物资等资源情况如下表所示。
6 预警与信息报送
1、设应急救援值班室,保障24小时接警畅通。
生产调度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承担夜间及节假日应急值班,保证24小时接警的畅通。遇有环境事故发生,及时组织处理并通知有关方面。应急指挥办公室与各生产车间设有直通电话,通讯系统完善,均可供事故发生时报警用。生产车间及危险品使用区域均设置手动报警器,可以迅速、有效的将灾害信息传送至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预警方式主要有电话、对讲机、声光警报器、消防警报系统。
2、本厂应急指挥办公室与总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建立联系,能够及时向总公司汇报和接受指令。
3、事故发生时的联络路径和方式张贴在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和警卫室,确保能够及时地报告事故发生情况,若号码更换,相应的环节也应立即更新。各部门人员使用分机进行通讯联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操作和使用。各部门负责人以上管理人员保证通讯的畅通。
4、员工应掌握以下应急救援电话:
表6.1-2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部门 |
联系方式 |
火警电话 |
119 |
医疗急救中心 |
120 |
葛沽镇卫生院 |
022-28683958 |
津南区环保局 |
022-28391255 |
天津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
022-87671767 |
津南区应急办 |
022-28391255,28391248 |
葛沽镇政府 |
022-28690385 |
葛沽镇安监局 |
022-28699869 |
津南区安监局 |
022-28399103 |
轧钢厂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后,应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事先编制好的事故应急预案,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影响扩大,当本厂应急救援指挥部认为事故较大,有可能超出本级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总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采取预警行动。
6.2.1 企业内部报告
24小时有效报警程序:
人工报警:要求每位员工熟悉报警器的位置,熟悉报警电话。
各部门应当加强对各危险源的监控,对可能引发化学品泄漏等可能引发环境事故的重要信息应及时上报。特别重大环境事故灾难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轧钢厂应急指挥办公室,并由厂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上报至总公司。紧急情况下,事故部门可越级上报。
6.2.2信息上报
当超过本厂的应急能力需要外界支持时,应立即向总公司应急指挥部请求救援,并按照总公司应急指挥部统一调度安排救援工作。
6.2.3报告内容
通报分为厂内通报和厂外通报。
轧钢厂通报系统以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为中心向外通报,依实际灾害状况做必要之通报,当灾害程度提升时,应根据发生灾害之物质,泄漏或火灾程度,风向等适当的通报。
(1)轧钢厂厂内通报:
厂内通报由应急指挥办公室通知各应急组人员进行紧急处理。非正常上班时间,则由厂调依电话通知各负责人回厂,以进行紧急应变。
(2)轧钢厂厂外通报:
厂外通报主要是请求总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给予支援。
(3)通报词:
事故发生通报人依通报表联络各单位时,务必注意到通报以最短时间清楚地通知以争取时效所以通报词即为联络时最为方便之参考,通报者可依此所列之项目进行通报。
通报如下所述:
<1>通 报 者:___公司___厂____(姓名)报告
<2>灾害地点:
<3>时 间:于____日_____点____分发生
<4>灾害种类:_______(火灾,爆炸,泄漏事故)
<5>灾害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已污染的范围)
<6>灾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造成或则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潜在的危害程度,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向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
<7>请求支援:请提供_________(项目,数量)
6.2.4向邻近单位报警和通知
在事故可能影响到厂外的情况下,本厂应急指挥办公室应立即向总公司应急指挥办公室汇报。
7 应急响应和措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I级响应)、重大(II级响应)、较大(III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
本预案针对一般(Ⅳ级响应)级别以下事故进行编制,将一般(Ⅳ级响应)级别以下定为企业级(包括公司级、分厂级和车间现场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当应急时间发生时,发现人员马上上报相关上级领导,并由上级领导确定时间的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能否自己控制事态,并确定事故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和开展事故处置措施。
应急响应等级及内容如下:
一级响应(公司级):一级响应启动条件是现场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紧急情况,事故影响范围为全公司或者已经超出了厂区的边界。火灾、爆炸、有毒污染物扩散的救援已经不能由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来实现,需要由外部消防、医疗和社区的应急救援中心来支持。由总指挥负责全面的指挥与协调,调动各分厂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全厂警报,全部人员撤离,及时向所在的葛沽镇政府汇报情况,葛沽镇政府视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并同步向津南区应急办报告,做好企业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与区域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对接。
二级响应(分厂级):二级预案启动条件是现场发生了影响整个该分厂的火灾爆炸、有害物质泄漏(不超出企业边界)的环境事故。此时分厂的救援抢险组、消防救助组、环保应急组、医疗救护组等应立即行动,分厂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负责现场的指挥。全厂警报,其它人员撤离,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视情况给予应急物资和技术上的支持。
三级响应(现场级):三级预案启动条件是现场可控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包括用灭火器可以控制的火灾、不排除车间、库房的化学品泄漏等事故。此种事故对于厂内员工和厂外的影响可以忽略,由事故区域负责人现场指挥,并及时向分厂应急指挥小组汇报。三级预案不必拉响全厂总厂警报。
发生不同级别的突发环境事件时,由相应级别的应急指挥部负责启动应急预案,在处理应对过程中,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联合对事故级别进行实时修正,必要时及时上报高一级别的应急指挥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被安全处理。一级响应时,启动总公司应急预案,总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全面负责应急处置工作,轧钢厂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听从总公司应急指挥部部署安排;二级响应和三级响应事件启动本厂应急预案,并于事前和事后向总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必要时请求上级进行协助指挥救援工作。响应过程中可根据事故发展状况确定提高或降低相应等级。
本预案响应程序应急响应程序图见图7.1-1。
![]() |
图7.1-1 应急响应程序图
7.2.1煤气管道漏气处理措施
当空气中CO浓度超过30mg/m3时,应汇报本厂应急指挥部,环保应急组通知公司煤防站进行监测,同时采取通风措施。立即停止用气点加热炉,判明漏气量大小。如果漏气量小,在短时间内可以进行漏气点补焊,在得到车间中控室工长的同意后,停止所有的加热工作。在煤气防护人员监护下,系统保持正压,由电气焊工戴防毒面具和做好其他防护措施后,进行正压补焊。如果漏气量大,立即汇报总公司应急指挥部,协调动力厂应急救援组切断煤气,堵总管道的盲板,通蒸汽驱赶煤气。在煤气防护人员的监护下,由电气焊工进行补焊。应急处置人员戴好呼吸器进行应急处置,没有防护设备的人员立即从安全通道逆风向撤离现场。煤气泄漏区域设立岗哨,在泄漏区严谨一切火源;任何人在没戴防护设备的情况下都严谨入内;疏散警戒组成员设好警戒线,防止事故扩大。抢险救援组成员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对泄漏点进行修复。
一般设备的漏气属于法兰漏气,应采用停止设备运转后进行法兰垫更换的办法。
煤气放散阀、切断阀、调节阀等阀门漏煤气时,采用更换密封垫、更换阀门漏气磨损严重的部件、整体更换的办法处理。
7.2.2火灾消防应急措施
现场人员发现起火,应立即上报厂应急指挥部,同时拨打119火警,停止有关作业;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灭火,制止事故现场及周围与应急救援无关的一切作业,疏散无关人员。待消防救护队或其他救护专业队到达现场后,抢险救援组积极配合各专业队开展救援工作。当事故超出本厂应急能力,或者可能波及全公司或周边企业时,及时向总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必要时由总公司向葛沽镇政府和津南区环保局报告,视事故等级启动津南区应急预案。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查明事故原因,消除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同时做好善后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并按事故报告程序,向主管部门报告。
7.2.3危险区隔离
确定事故发生时现场区域的划分以确保救援人员和撤离人员都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活动范围。各区域将由警示隔离带加以分割,并用警示牌作为提示标志。
危险区域:无论危险等级如何,事故发生地点和可能扩散的区域均为危险区域。次区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划分,使一般人员可以排除在此区域外,而只有受到专门训练和有特殊装备的应急救援小组人员能够在此区域内进行特殊作业。凡是进入此区域人员都必须得到事故现场总指挥的授权。
安全区域:此区域作为事故发生时的指挥和准备区域。在所有员工都需要疏散的异常情况下,须马上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和必要的专家安全的工作区域。安全区域的确定需要考虑当时的天气情况、事故的危害程度和事故发生点所处的位置等几个因素。可选择的地点有门卫室、厂房外安全开阔地。
应急疏散组听从副总指挥的安排,负责各区域的警戒及人员散。
7.2.4安全疏散
(1)平时所有安全通道应保持畅通。
(2)警报响起时,所有员工应尽可能关闭防火门,盖好所有附近的盛易燃物料的容器, 切断正在运转的设备、关闭电源,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有秩序的离开。
(3)所有人员撤离后应到指定区域报到,疏散警戒组成员负责统计人数。
(4)来访者:被访问的员工负责将来宾带到自己的集合地点,并将点名结果尽快通知警卫室。
(5)在带钢与炼铁厂之间空旷地处设置一个临时集合区,集合区及各部门集合位置均有明显标示。
(6)现场应急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应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在接到指挥部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赴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由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现场抢险或处置。在进入事发点前,组长必须向指挥部报告每批参加抢险或处置的人员数量和名单,并做好登记。应急处置完毕后,组长向指挥部报告任务执行情况以及抢险人员安全状况,申请下达撤离命令。指挥部根据事故控制情况,做出撤离或继续抢险、处置的决定,向应急处置队伍下达命令。组长接到撤离命令后,带领本组成员撤离事发点至安全地带,清点人数,并向指挥部报告。
7.2.5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
事故废水:厂区实行雨污合流,采用一套管网系统,泵入荣钢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全部回用。污水处理厂总排口始终处于封堵状态。为防止事故废水经过雨污管道大量涌入污水处理厂超出处理能力或废水溢出池体流入地表,管道进污水处理厂前设置截止阀,厂内管道容量较大,能够作为临时事故废水应急储存场所,收集后的废水可通过控制截止阀分批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回用于生产。当事故废水、极端暴雨情况下受污染的雨水未截留在厂区内,则通过污水处理厂排口排入大沽排污河,或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污水处理厂东侧的水塘,公司应急指挥部及时通知津南区环保局,委托津南区环境监测站做好下游河段和水塘特征污染物的监测。
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指挥应急处置专业队伍赴现场处理,根据现场事故情况启用应急设备和物质,生产车间内均设置有应急物资,当发生化学品泄漏时,启用堵漏工具及吸附材料等设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启用消防设施,灭火时产生的大量消防废水,启用消防水收集装备和物资。
7.4.1应急抢险、处置队伍的调度
应急开始后,应急指挥部立即通知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赴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由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现场抢险或处置。
7.4.2抢险、处置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到达现场后,根据应急总指挥的要求展开抢险和处置。进入现场时,应急人员应注意安全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进入现场时,应急人员应注意安全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时,进行现场处理的应急人员须穿戴防护服、防毒面具、防护眼镜和橡胶手套。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应急消防人员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防护服)和带有保护整个面部的呼吸装置。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
7.4.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发生下列情况,抢险人员应紧急撤离,并报告应急指挥部:
(1) 个体防护装备已经损坏或自给式呼吸装置气量不足时;
(2) 事故现场或建筑物发出异响时;
(3) 发生突然性的剧烈爆炸,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
7.4.4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1) 切断着火源或控制明火;
(2) 转移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对于不能转移的易燃易爆品实施降温、隔离等措施。
7.4.5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1) 紧急请求总公司应急指挥部支援;
(2) 警戒疏散组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序的疏散程序(包括疏散组织、指挥机构、疏散范围、疏散方式、疏散路线等)。
7.5.1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事故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警戒疏散组成员到达现场,配合现场当班负责人或到达现场的指挥人员,作好疏散、撤离工作。
7.5.2撤离方式
根据分级响应机制,三级应急响应警报响起时,所在车间内员工,立即停止手上工作,切断电源,应尽可能关闭防火门,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有秩序的离开,应急人员及时到岗进行事故处置。二级应急响应警报响起时,厂内所有员工立即停止手上工作,切断电源,应尽可能关闭防火门,从最近的安全出口有秩序的离开,到疏散图指定地点集合,等待集中转移撤离到安全地点;厂内应急人员及时到岗进行事故处置,其他人员撤离至紧急集合地点。一级应急响应警报响起时,全厂警报,全员撤离。
发扬群众性的互帮互助和自救互救精神,帮助同伴一起撤离,对危重伤员应立即搬离污染区,然后就地实施急救。
7.5.3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的疏散
当事故危及周边企业、社区时,由总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直接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和周边企业负责人,简要说明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中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
7.5.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控制措施
首先,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在进行急救时,医疗救护组人员迅速将中毒人员救离至空气新鲜处,对伤员进行初步检查,按轻、中、重度分型。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进行心脏按摩;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2%硼酸液或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注意不要用手揉眼睛;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伤者衣物脱去,用流动清水清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口污染,伤者口渴时,可适量饮用清水或含盐饮料。使用特效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严重者迅速送医院观察治疗。
7.5.5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
厂内当发生紧急事故时,厂区员工立即按疏散图路线,到疏散图指定地点集合,并于集合地点由各部门主管清点人数。遇疏散警报响起时,首先判断风向,原则上往上风处疏散,若泄漏源为上风处时,宜向风向垂直方向疏散(以宽度疏散)。总指挥和应急处置小组确定如何寻找失踪人员及救援方案。警戒疏散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
注意事项:
(1)非本厂人员的安全撤离由接待人员负责。
(2)宣布应急结束前,任何人不得擅自返回工作地点。
7.5.6人员清点与警报解除
疏散计划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主管负责人员清点,各部门主管将清点结果向总指挥报告,以决定寻找失踪人员,提供必要的急救。警报末解除前,非应急人员不得进入本厂。
若因厂区的突发环境事故导致周边环境可能受到污染,则启动应急监测,总公司环保应急协调组负责将有关污染信息上报至津南区环保监测站,向其申请开展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人员进入现场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和有效的呼吸防护装置。
对于大气应急监测,可能涉及的泄漏事故主要为煤气泄漏事故,其监测因子为CO,厂内火灾事故监测因子亦为CO。根据可能释放的物质确定应急监测因子。监测地点为下风向厂界处和5km 内最近的环境保护目标处,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布点个数。
对于水环境应急监测,当事故废水截流于厂区内,再通过一级泵站泵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事故废水达到企业再生水回用标准后将回用于生产,最终作为企业的中水水源,通过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全部回用。涉及的监测因子包括pH、COD、NH3-N(以N计)、TP(以P计)、总硬度(以CaCO3计mg/L)、总碱度(以CaCO3计mg/L)、SO42-,根据可能释放的物质确定应急监测因子。监测点位设在污水处理厂中水设施出口。若事故废水、受污染雨水通过污水处理厂排口进入大沽排污河,根据可能释放的物质确定应急监测因子,包括COD、氨氮、SS、石油类、氟化物等,监测取样点位为总排口。
应急监测的频次,在事故发生后24 小时内,每4 小时监测一次,24-72 小时,每12 小时测一次,72 小时后每天测一次,直至测定结果恢复为背景值方可结束应急监测。
通过监测和监控结果随时判断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变化趋势,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7.6.1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 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 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7.6.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应急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7.6.3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2)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做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见。
(3)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8 后期处置
应急完终止后应对事故现场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以利取得相关证据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改善对策。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根据抢险后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洗消去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稀释。用水、清洁剂、清洗液稀释现场污染物料。
(2)处理。对应急行动工作人员使用过后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当应急人员从现场撤出时,他们的衣物或其它物品应集中储藏,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3)物理去除。使用刷子或吸尘器除去一些颗粒性污染物。
(4)中和。中和一般不直接应用于人体,一般可用苏打粉、碳酸氢钠、醋、漂白剂等用于衣服、设备和受污染环境的清洗。
(5)吸附。可用吸附剂吸收污染物,但吸附剂使用后要回收、处理。
(6)隔离。隔离需要全部隔离或把现场受污染环境全部围起来以免污染扩散,污染物质要待以后处理。
对于造成生态破坏的环境污染事故,应在事故处理后向总公司应急指挥部汇报,由总公司应急指挥根据津南区环保局的环境恢复建议组织进行环境恢复工作。
(1)若有人员伤亡,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2)周边企业受到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后进行赔偿。
(3)应急救援过程中,周边企业支援救助的物资、人力等,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后进行补偿。
(4)其他未尽事宜,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9 保障措施
轧钢厂生产调度室兼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承担夜间及节假日应急值班,保证24小时接警的畅通。遇有环境事故发生,及时组织处理并通知有关方面。应急指挥办公室与各生产车间设有直通电话,通讯系统完善,均可供事故发生时报警用。转炉车间设有毒性气体(CO)监测和报警系统,生产车间及危险品使用区域均设置手动报警器。可以迅速、有效的将灾害信息传送至应急指挥办公室。厂区应急指挥部成员联系方式见表4.1-1。如通信设备不畅通,有必要时派厂内车辆分别驶向信息传递处。日常对通信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葛沽镇政府和津南区环保局督促检查公司环境应急力量的建设和准备情况。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公司内设有以总公司为总指挥的境事故应急处置机构,由总指挥、副指挥、救援抢险组、消防救助组、环保应急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应急疏散组、信息联络组组成。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的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定期进行培训及演练。
各应急救援小组根据其救援职责,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保证应急资源物资及时合理地调配与高效使用。
轧钢厂建立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防护器材、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涉及到化学品的部门配备应急箱,应急箱中的物品只能在出现紧急事故的情况下使用。
轧钢厂对消防设施、环保治理设施、应急监测设施、医疗救助设施等的检查采取班组日查、作业区周查、总公司对分厂月查的管理方式。
轧钢厂的应急物资装备情况详见《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轧钢厂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处置突发环境事故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轧钢厂财政预算,由财务部门按照国家经费要求落实。主要包括体系建设、日常运行、专家队伍建设、救援演练、事故紧急救援装备等费用。
轧钢厂各部门在发生事故时,要紧密配合、全力支持事故应急救援,在人力、技术和后勤等方面实行统一调度。同时,根据职责分工,积极开展演练、物资储备,为应急救援提供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10 应急培训与演练
轧钢厂应急总指挥和应急副总指挥每年参加天津市安监局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1)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应急救援全体成员参加每年一次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知识培训,每年一次且总培训事件不少于16小时。要求全体成员能够掌握以下内容: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针对厂区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地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学会使用应急救援设备和防护装备;明确各自救援职责。
(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应急知识的培训。新员工入厂时应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应急知识(主要包括应急程序、注意事项、逃生路线、集合地点等)的培训。应急培训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专家或组织人员参加外委培训,培训后应进行考核,并按公司相关规定记录。
应急培训可以采用内部培训,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专家或组织人员参加外委培训,培训后应进行考核,并按公司相关规定记录。
轧钢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小范围的演练以及专项演练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通过演练,锻炼和提高相关人员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救援,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员工防护和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提高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定期进行演练,使应急人员更清晰地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提高协同作战的能力,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迅速地开展。
演练前制定周密的演习计划与程序,检查演习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对参加演习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演练结束后,由应急指挥部对演练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演练时各部门应急反应能力及演习效果,解决演练中暴露的问题。演练过程、评估结果和问题整改结果要以文字形式记录并保存。
11 奖惩
对于在突发环境应急救援或演练工作中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部门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由公司给予奖励。
对于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渎职不作为的;拒绝履行应急救援义务,从而造成事故及损失扩大,后果严重的;应急状态下不服从命令和指挥,严重干扰和影响应急工作的;严重影响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施的其他行为等,依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及相关纪律处分。
12 预案的评审、发布和更新
内部评审:应急预案草案编制完成后,应急总指挥组织应急副总指挥和各应急小组的组长对应急预案草案进行内部评审,针对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分工是否明确、合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外部评审:应急预案草案经内部评审后,邀请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应急预案评估小组对应急预案草案进行评估。环境应急预案评估小组重点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内容格式的规范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以及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应急预案编制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草案进行修改。
本预案发布之日起实施生效,本厂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本预案的管理工作,轧钢厂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或进行演练后,该部门负责对救援情况和演练效果进行评价,提出修订意见,经公司经理批准后及时修订本预案。
本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及时进行修订:
(一)厂区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二)相关单位和人员发生变化或者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职责调整的;
(三)周围环境或者环境敏感点发生变化的;
(四)环境应急预案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发生变化的;
(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认为应当适时修订的其他情形。
本应当在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后30 日内由总公司报津南区环保局重新备案。
13 预案实施和生效日期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生效。
附件1应急培训计划
为全面提升公司对灾害事故处理的应急能力与应急意识,对公司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与演练,确定以下应急培训计划:
(1)应急救援人员常识培训
培训对象 |
培训时间 |
培训常识内容 |
公司所有员工 |
每年两次且总培训时间不少于16小时 |
1、公司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2、可能的风险区域及风险类别。 3、消防设施、器材、急救器材、急救药箱位置及使用操作方法。 4、事故发生的通报程序,疏散区域了解。 5、各应急专业小组成员之职责及工作内容。 6、人员受伤急救常识与处理。 7、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 8、通晓本预案所有程序及处理方法。 9、与各部门沟通协调事项。 |
(2)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专业培训
消防训练
训练时间 |
培训对象 |
培训内容 |
每年两次 |
消防应急组成员重点 其他人员参加 |
1、辖区消防系统检查内容训练。 2、干粉灭火器操作练习。 3、消防水带测试与操作训练。 |
物质转移训练
物质转移工具 |
操作人员 |
培训内容 |
叉车 |
抢救队成员 |
1、确认安全区。 2、叉车调用信息及专用工具。 |
泄漏堵源技术训练
训练类别 |
训练人员 |
训练时间 |
培训内容 |
管道泄漏 |
抢修队成员 |
不少于24小时 |
1、泄漏物质识别。 2、抽堵盲板。 3、带压补焊(非易燃物)。 4、物料抽空。 5、泄漏物料导流收集或砂土吸收或中和。 6、树脂快速堵漏。 |
容器泄漏 |
1、确认泄漏物质。 2、关闭进口阀。 3、物料抽空导出。 4、泄漏收集或砂土吸收或中和。 |
||
储罐泄漏 |
1、确认泄漏物。 2、确认槽区排污井阀关闭,防外泄。 3、槽区周围火源管制及侦测。 4、槽罐物料抽空转移。 5、泄漏物收集或砂土吸收或中和。 |
现场急救训练
训练类别 |
训练人员 |
培训内容 |
人工呼吸法 |
救护队成员重点 其他全体成员 |
1、口对口方法。 2、胸外挤压法。 3、以上配合方法。 |
休克 |
1、判明原因,立即人工呼吸。 2、伤者保暖。 3、观察体征,立即就医。 |
|
创伤与流血 |
1、外出血处理:割伤、裂伤、刺伤。 2、内出血处理。 |
|
烧伤、烫伤 |
1、电伤处理法、酸碱灼烧处理法、烧伤处理法、烫伤处理法。 |
|
伤员搬运 |
1、就地取材搬运。 2、单人搬运、双人搬运、担架搬运方法。 |
|
中毒 |
1、撤离现场,于新鲜空气处。 2、如有休克,立即做人工呼吸或吸氧。 3、如有口入,催其呕吐。 4、立即就医。 |
附图2 厂区地理位置图
附图3 区域位置及周围敏感点分布图
附图4 厂区平面布置及应急疏散线路图
附图5 厂区主要环境风险单元分布图